当前位置:首页 >安慶市 >尋找縫補地球的金釘子

尋找縫補地球的金釘子

2025-11-02 17:52:41 [豐台區] 来源:久久手機娛樂網
資料圖:2018年國際地科聯通過以中國貴州劍河縣八郎村烏溜—曾家岩剖麵作為寒武係苗嶺統烏溜階 “金釘子”。該“金釘子”研究由貴州大學、南京古生物所等共同完成。
資料圖:2018年國際地科聯通過以中國貴州劍河縣八郎村烏溜—曾家岩剖麵作為寒武係苗嶺統烏溜階 “金釘子”。該“金釘子”研究由貴州大學、南京古生物所等共同完成。
(神秘的地球uux.cn)據北京日報(梁衡):參觀一個地質博物館,我才知道原來地球是由112顆“金釘子”縫補連綴而成的。中國有11顆,最後一顆在貴州。我不覺起了好奇心,專程從北京到貴州去找這顆神奇的金釘子。
“金釘子”是一個形象的比喻。源於1869年首條橫穿美洲大陸的鐵路勝利完工,這在當時是一件大事。疲勞的建設者們不忘浪漫一把,就把一顆由18K金製成的道釘,釘在最後一根鐵軌上,以作紀念。1965年,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(簡稱國際地科聯)借用金釘子一詞來命名地球不同年代的岩層。
1. 讓石頭說話 講述地球史的秘密
人類從哪裏來?從低等生物一步一步地走來。低等生物何時出現?要到地殼中的化石裏去找。生物出現、滅絕、再出現、再滅絕,頑強地生存發展,直到有了人類。這麽說來,生物發展史就是地球發展史,但又不完全是。因為在沒有生物之前先有了地球,是地球無意間孕育了生命。地球的年齡大約是46億年,生物的出現是在38億年前,16億年前出現肉眼可見的生命,人類的出現則隻有300萬到400萬年。有一個生動的比喻。如果把地球的年齡比作一天24小時,人類的生命則隻有3分鍾。但這隻有3分鍾的人類,卻有超強的大腦,足夠的想象力和無窮的智慧,居然想要弄清自己出生之前的地球。
研究曆史是用考古法,挖掘地表土壤中的人類文化遺存,分出曆史朝代。研究地球史也是用考古法,不過是尋找地殼岩石中的生物遺存,即化石,以區分出地質年代。科學家在上一個年代與下一個年代的交接處做了一個記號,為它“鑿”上了一顆“金釘子”。
對地球曆史的探源是一項大海撈針的工程,更是一場沒有盡頭的跋涉。我們可以這樣想象,在46億年前的浩渺太空中,地球就像一團飛速轉動的泥丸,在轉動中不斷崩裂、黏合、被擠出,塗上新的岩漿,融進了新的物質,孕出新的生命,時而隆起成山,裂地為穀,陷落為海,怒噴巨火。然後再崩裂、黏合、岩漿奔流,又來一遍滄海巨變,鳳凰涅槃,如此反複無窮。又像是製陶藝人工作轉盤上的一團泥,在飛速轉動中不停地被拍、打、擠、捏,再上釉塗彩,進爐過火,然後成壺成罐,成碗成碟。這時我們隨便拿起一隻碗,你還能分得清它已經從當初的一團泥嬗變了多少層嗎?但是,地球再大也沒有人的腦海大,曆史再久遠也沒有人的目光看得遠。地層學就專門來解決這個難題。全球還專門有一個科學組織: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,下麵有一個分會就是“國際地層委員會”。科學家把46億年以來的地層單位,分為“宇、界、係、統、階”五級,相應的時間單位就是“宙、代、紀、世、期”五級時期。原來時間就隱藏在這五個地層裏,或者說這五個地層就是凝固的時間。這樣我們就可以看“層”辨“時”了。迄今為止,地層的基本單位是“階”,像樓梯的台階一樣,上下層階階相連。就是說我們要給地球走過的每一個台階都做個記號,手裏共需要準備112顆金釘子。
但是46億年啊,頑石層層,史海茫茫,怎樣才能找到某一個台階,然後再去“鑿”上一顆金釘子呢?不要怕,有一條哲學原理管著:世上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。小至一個人,大至一顆星球,隻要你一動就會留下腳印。地球轉動了46億年,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,讓科學家抓住小辮子。它留下的痕跡主要有兩個。一是,每個時期總會有一個代表性的物種出現和消失,它的信息就會保存在岩層的化石裏。二是,哪怕一塊石頭也會變老。岩石裏有性物質在不停地放射,自然就留下了腳印。不論是人還是物,這個世界上最藏不住的就是年齡,一個孩子總會變成老人,再會打扮的人也擋不住悄悄爬上眼角的皺紋。隻要在地球的某一層岩石中找到相應的物種化石,再輔測它的化學成分,就可以斷定年代了。科學家就是用這個辦法,讓時間倒流,讓石頭說話,為我們講述地球過去的故事。
為了嚴謹,國際地科聯公布了非常苛刻的金釘子標準。必須有自然的、完整的、足夠長度的地層剖麵。內含有標誌那個時期最早出現的生物化石。另外還特別加上一條人性化的規定:要求剖麵所在地環境開闊,交通方便,便於人們公開研究參觀和交流。現在全球假設的112顆金釘子已經找到了78顆,在中國有11顆,貴州這顆就是中國的第11顆,為“寒武紀3統及5階標準剖麵點”。它的意義很特別,身兼兩職。即在“宇、界、係、統、階”的五層係列中,它既是一個“統”的標誌,又是一個“階”的標誌。我們打個比喻,在中國曆史中,習慣把每朝的開國皇帝稱為“高祖”,比如漢高祖劉邦、唐高祖李淵。現在貴州的這顆金釘子就好比唐高祖李淵。對上,他是隋、唐兩朝的分界點;對下,他又是唐高祖李淵與唐太宗李世民兩代的分界點。它是一顆“高祖級”的金釘子。而以三葉蟲化石為代表,這個點位距現在大約已有5.08億年。
2. 科學家與農民 合力鑿出金釘子
與貴州這顆金釘子有關的關鍵人物有兩人。一個是研究並確定金釘子點位的科研團隊帶頭人,貴州大學的趙元龍教授。一個是在現場挖掘並守護化石剖麵30年的苗族農民劉峰。這兩個身份迥異,年齡和文化知識差別極大的人卻紅花綠葉,演繹出了一個地球故事。
到貴陽的當天下午,我即去拜訪趙元龍教授,他已經86歲,住在一座沒有電梯的老樓七層。我上下樓都氣喘籲籲,而他還在上班,有時還要出野外。地質學研究最大的特點就是野外考察,一卷行李、一個鐵錘,走遍天涯。趙教授的大半生幾乎都是在苗嶺的深山密林中找化石,“隻在此山中,雲深不知處”。他的女兒也50多歲了,她說小時候的記憶就是父親不停地出野外。而且由於費時長,科研經費不足,他經常是先自己墊錢出差,再向單位報銷,白貼上去的錢也不知有多少。他一生的精力全在研究地層學,特別是寒武紀這一段的分層。為了尋找這顆金釘子,國際學術界爭論了一百年,到後期逐漸集中在中、美、意三國的三個候選地上,又反複論證了30年。直到2018年,國際地科聯經過多次現場考察,反複比較,層層投票,終於一錘定音,把這顆金釘子砸在了中國貴州省劍河縣的深山中。正式命名為“苗嶺統烏溜階全球界線層形剖麵和點位”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來了證書。就是說,中國貴州的苗嶺山上有個叫烏溜的地方,是地球46億年曆史的一個定位點。趙教授說這是一門冷學問,寒武紀的這一段定位研究,全球不超過一百個人,中國也不過幾十個人,他們是地球尖兵。但這背後是舉國之力,象征著一個國家的國力和學術高度。趙教授幾乎耗盡了一生心血。老人近來身體已大不如前,女兒心疼地說準備賣掉現在的房子換一個有電梯的新樓住,起碼上下樓方便一點。好在他已經帶出一個強大的團隊。我的采訪主要是由團隊成員蘭天副教授——一個很有學者風度的小夥子,幫助完成的。
隔天,我又驅車前往劍河縣八郎苗寨,去拜訪金釘子的守護人劉峰。這是一個很壯實的苗族農民,皮膚黝黑、身材粗短、虎背熊腰,猛一看像個舉重運動員。他家就在剖麵現場的一個小山頭上,自己就山勢修了一個化石陳列館,上掛一塊橫匾,刻著一行鬥大的字:“等你五億年”,字是趙教授親筆書寫的。我往門前一站,一股磅礴之氣一下就罩住了全身。館內全是他30年來親手挖的5億年前的化石,館外是個平台,可俯瞰苗嶺群山,茫茫蒼蒼直到天際。這位苗族漢子滔滔不絕地向來人講述著每一塊化石的年份,所含物種的科學價值。在我們這些外行看來,他完全是一位令人仰視的地層科學家了,隻不過他的談話中時常夾雜著一些草根故事,會讓人捧腹大笑。
天氣悶熱,看完室內的化石,我們拉過幾個小凳子坐在平台上,切了一個大西瓜,慢慢細聊。他說,1982年,趙教授帶著幾個學生來到八郎苗寨的山上采化石、選剖麵,順便就在本村雇了6個農民幫助敲化石,每天工資3元錢。劉峰第一天就敲出一塊從沒有見過的化石。後經對比研究是一個新發現的物種“始海百合”。趙教授大喜,說:“你真好手氣。”立即獎勵3元,他高興地說,等於我頭一天上班就掙了雙份工資。為此趙教授還請他喝了酒,以後就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,凡有新的發現,趙教授就請大家吃一頓。但是幹了沒多久,別人嫌錢少,都陸續不幹了。他也想打退堂鼓,最終在趙教授的勸說下堅持下來,如今已成了八郎苗寨的地質土專家,化石收藏第一人。
地層學是一門精細深奧的學科,但具體操作起來,卻比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還要辛苦。朱自清在他的散文《談抽煙》中說:“當你點燃一支煙時,不管是蹲在石階上的瓦匠,還是靠在沙發上的紳士,這種享受是一樣的平等。”地層學的研究,當具體到在剖麵作業時,不管你是教授專家還是臨時雇來的農民工,在石頭和錘子麵前也是一樣的平等。而一塊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完美化石,卻經常會最先出現在農民工的粗大的黑手裏。就像足球比賽,有時臨門一腳全靠運氣。趙教授經常會扔過來一塊石頭說:“小劉,你的手氣好,你來敲!”200多米長的剖麵,每隔20厘米都要采樣敲石。這可不是平常說的那種考古,用一把“洛陽鏟”探挖腳下鬆軟的黃土,這是在敲5億年前堅硬的石頭啊。劉峰剛開始隻是為了一天3元錢的收入,後來對化石漸漸有了興趣,再後來在趙教授的言傳身教下,已經成了專家們離不開的助手,就連外地的古生物研究單位都請他去出現場呢。他第一次走出大山,受邀到外地幫助帶幾個學生敲化石,對方說你先一天到,選最好的旅館住下。他一咬牙,選了個一晚30元的旅館。第二天主人來了說,你這個身份該住300元一天的呀,他才第一次意識到了自己的價值。
一個叫羅伯特的美國專家和他交上了朋友,特別喜歡喝他家的米酒,像喝啤酒一樣大碗大碗地喝。不想,那天開會前喝多了,影響了研討。為此趙教授把他狠批一頓。2006年,國際古生物協會在北京開會,會後要選一個外地考察路線,羅伯特立即站起來說:“去貴州八郎吧,那裏有苗寨米酒,有戴滿銀飾的姑娘,有苗歌,有踩鼓舞,有最好的地質剖麵。”想不到一個深山裏的苗族農民,卻成了中國地質界的品牌,為金釘子落戶中國悄悄發揮著作用。
我問他,長期在野外作業有沒有遇到過什麽危險?他說最危險的一次就是精選了一大口袋化石背著下山,一到公路邊上碰到兩個送糧的農民。三個人正說著話,後麵來了一輛大卡車,把他們一起撞飛了,其中一個人當場死亡。電報打到貴陽,趙教授腿都軟了。我開玩笑說,趙教授是不是心疼他的那一袋化石?他卻很認真地說:“不是。當時我要是死了,趙教授那一點可憐的科研費還不夠我的喪葬費呢。他的研究立馬斷檔,那就徹底完了。”他雖然舍不得離開趙教授,但生活實在太清貧。眼看村裏人外出打工都蓋起了新房,他又幾次動了走的心。那年姑娘考上大學,沒有學費,他想退出工作。趙教授趕忙發動地質界的朋友,一次捐了8000元,先送孩子入學。他家姑娘大學期間穿的衣服一直是趙家送的,而趙教授時常背一卷行李,帶著學生爬到山上來,就住在他家的閣樓上。一次為向國際地科聯準備申報資料,趙教授請了國內最著名的幾個頂尖級地層專家來到八郎,就住在他的小木屋裏。是夜風雨大作,山洪暴發,小屋幾欲被掀翻。專家們渾身濕透,圍著火盆聽雷聲。劉峰和他的老父親,連聲安慰,添火送水,陪著專家一直枯坐到天明。一個漢族知識分子和一個深山苗寨裏的農民,為了那顆理想中的金釘子,在這裏一盯就是30年。這恐怕是國際地學研究界少見的一道中國風景。陳毅說,淮海戰役是中國農民用支前的小車推出來的。“苗嶺統”這顆金釘子是樸實的苗族兄弟用鐵錘一點一點從5億年前的岩石中敲出來的。
3.具宇宙之視野 懷人類之擔當
科學發現有時是先有偶然的邂逅,然後再去順藤摸瓜找規律,如牛頓看到蘋果落地。有時是先有了一個科學假設,然後再去尋找實證,如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。金釘子的尋找就屬於後一種類型。英國人萊伊爾在1833年出版了地質學原理,提出的地層理論已近200年。而寒武紀第三統第五階的金釘子假設,也已經被論證了100年。直到中國科學家終於在貴州找到藏有“印度掘頭蟲”三葉蟲化石、厚達200多米的地層剖麵時,這個5億多年前的地層標準才算是被確立。相當於70多層樓的高度啊,像切豆腐一樣,5億年前的岩石一刀切下去,剖麵紋理清晰,化石要素俱全。到哪裏去找這樣天衣無縫的剖麵呢?一顆閃亮的金釘子終於釘在了中國的西南角,苗嶺山中的白雲深處。
人類這樣執著地研究地球史,到底是為了什麽?古語曰:“以史為鑒,可知興替”。金釘子所標誌的正是一部地球生命的興替史。而一切曆史研究的意義,都在於回看過去預知未來。當你轉動地球儀找到這112顆金釘子時,就會知道人類從哪裏來,將到哪裏去。往小裏說,比如怎樣保護地球,關注氣候變化應對災難,珍惜生物的多樣性;往大裏說,比如人類的進化與消亡,甚至考慮往外星球的遷移。因為每一個物種的出現和消亡大概是幾百萬年,人這個物種也逃不出這個劫數。我們現在還處於人類的童年期,它和以前的所有物種一樣,將來是進化還是消亡,尚未可知。“天涼好個秋”,地球這條小船遲早會“載不動,許多愁”。在多少億年後,它也會像一顆流星那樣毀滅。金釘子雖小卻是一個星球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路標,也是我們人類摸著過河的石頭。
地球興亡,匹夫有責。科學的作用在於發現,更在於普及。文章寫到這裏,我突然覺得現在一般地理課堂上的地圖或地球儀已經不夠用了,應該製作一種新教具或者玩具。用112塊地層組合成一個可以拆分的立體地球儀。上課前給每人發一把亮晶晶的金釘子。其中有78顆是深色的,刻上發現序號、國別、地名,用來縫綴已知的地層,而剩下的那些淺色的無名的釘子則任你去發揮想象,尋找落點。也許這個地層裏有一隻恐龍,那個地層裏有一個三葉蟲,而某個角落層裏還會有一個智人。科學要求,總得有一部分人具宇宙之視野,懷人類之擔當。讓孩子們親手來縫綴一顆有46億年曆史的地球,那是多麽有趣的事情,它將養成一代新人寬廣的胸懷和無限豐富的想象力。而且這其中定會有幾個人,就是將來的趙教授。不要著急,那些顏色稍淺一點的釘子,都會慢慢地、一顆一顆地鍍上真金而變成顏色沉穩的金光閃閃的金釘子。
我們要善待手裏捧著的這顆地球。

(责任编辑:楊一)

推荐文章
热点阅读